找到相关内容526篇,用时7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維摩詰經》中直、深心及其相關概念的探討

    淨土宗所謂的 「」。 以下先來看淨土宗的 「」。   曹魏康僧鎧所譯的《佛說無量壽經》說: 「設我得佛, 十方眾生至心信樂,欲生我國。」(大正12-... 生願生彼國者,發種心,即便往生。 何等為?一者至誠 ;二者深心;者迴向發願心。具心者,必生彼國。 」 (大正 12-344c-9 ~ 13 )《觀經》所說的...

    王開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5745302.html
  • 月溪法师讲大乘八宗修法(1)

    过,足踏实地的用功修行证道,所证得的佛性,从自性发露出来,发大慈悲,普度我们,随顺我们众生的根基说法,分为大乘八宗,曰:律宗、净土宗、唯识宗、天台宗、华严宗、真言宗、禅宗、论宗。随我们众生的根基,...行,一行摄诸戒,一念顿超祗,而期大觉之妙果。这三聚净戒,一、是别解脱戒,摄五篇七聚戒相断,舍一切诸恶。二、是摄善法戒,修一切之诸善。、是摄众生戒,荷负群生,遍施利益,众生圆湛之,是即是金刚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289257.html
  • 依报随着正报转

    。   第二个错误的观念,就是想占有一切人事物。《般若经》上,佛讲现相、作用的事实真相,《金刚经》云:“不可得”,就是过去不可得,现在不可得,未来不可得。你果真懂得,你就成佛了,因为你的用心与诸佛相同。若你对一切人事物还会起心动念,《金刚经》你没懂。不可得,所以没有能得、能控制的。所想控制的、想得到的,是外面的人事物,这属于境界,所有的境界都是因缘生法,没有自性,“当体即空,了...

    佚名

    |依报|正报|因果|命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3/20503322051.html
  • 净土宗研究的态度与方法

    佛性的表达。我国儒家文化亦极为推崇诚敬。《中庸》云:“诚者天之道,诚之者人之道也”。臻入诚境方能参赞天地、化育万物。《观经》开示,上品上生者要发,即至诚、深心、回向发愿心。心圆发即得往生,即...是法界身,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。是故汝等心想佛时,是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。是作佛,是是佛。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”。这段经文开显出净土宗的根本理则,传达出生佛一体的奥秘。阿弥陀佛是法界身,以一切...

    大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54242590.html
  • 构建新世纪佛教新型的师徒关系

    传道解惑,并给予徒弟宗教上的合法传承,也可说给予了宗教上的生命。正因为这样,人说: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。要以佛心为己,以师志为己志。僧团中,师傅为徒弟剃度、受戒、传法;在僧俗上,师傅为信徒授皈依、授戒...都是学修次第或者说学修方法的很经典总结。  在此,我们也可看出,谈修,首先要基于学。那么,谈学,又基于什么呢?那就要具,即惭愧、感恩、敬畏。惭愧自己学之不够修之不够,从而知耻而后勇;感恩他人...

    释本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2451312.html
  • 回应林建德先生之考察现代禅

    般若波罗蜜经》:  若人已入正位,则不堪任发阿耨多罗菩提。何以故?已于生死作障隔故[19]。  又如《维摩诘所说经?不思议品》:  大迦叶谓舍利弗:智者闻是(不可思议解脱法门),其谁不发阿耨多罗菩提。我等何为永绝其根,于此大乘,已如败种[20]?  但是,《妙法莲华经?譬喻品》却又否定了声闻阿罗汉不能发阿耨多罗菩提的讲法,为诸声闻授菩提记[21]。由此可见,证入声闻圣果,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13653233.html
  • 一念三千性具善恶

    :“若大乘观心,观恶心非恶心,亦即恶而善,亦即非恶非善;观善心非善心,亦即善而恶,亦非善非恶。观一心即,以此,历一切,历一切法,何何法而分一三。”这也就是说,善、恶、非善非恶,皆为一心本具...    一念三千:即是吾人当下一念之中具足三千诸法,包容现象界的全体。在迷时,含三千法,对之执著不舍。在悟时,也含三千法,但对之并不起执,而视为方便,视为性德。有染净迷悟的分别,但三千法不动丝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1154719.html
  • “解脱道”与“菩萨道”

    相也要善巧了知才行。  、菩萨道  (一)菩萨道之要则:菩提、慈悲、法空慧  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卷488云:  “云何布施波罗蜜多?谓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,大悲为首,自舍一切内外所有...为首”,“用无所得而为方便”;其他尸罗、忍、精进、禅、般若波罗蜜也是如此。  印顺导师于《成佛之道》中也说:  “菩萨行中,不论修持什么,有必不可少的要则:一、要与菩提相应,……二、要以慈悲为上首...

    释厚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51656081.html
  • 构建佛教新型的师徒关系

    师傅传道解惑,并给予徒弟宗教上的合法传承,也可说给予了宗教上的生命。正因为这样,人说: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。要以佛心为己,以师志为己志。僧团中,师傅为徒弟剃度、受戒、传法;在僧俗上,师傅为信徒授皈依、...这些,都是学修次第或者说学修方法的很经典总结。  在此,我们也可看出,谈修,首先要基于学。那么,谈学,又基于什么呢?那就要具,即惭愧、感恩、敬畏。惭愧自己学之不够修之不够,从而知耻而后勇;感恩...

    本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94356217.html
  • “一念三千”与“性具善恶”

    现象界的全体。在迷时含干法,对之执著不舍,在悟时也含干诸法,但对之并不起执,而视为方便,视为性德。有染净迷悟的分别,但三千诸法不动丝毫。   一念三千是实践论,通常被称之为“性具实相论”。性即...观一心即,以此历一切,历一切法,何法何而分为一三。”也就是说善、恶、无记,皆为一心本具,且善恶相即。作为修学者来说,观照自己当下的—念介尔之的工夫,是学佛修道的“用功处”和“要紧处”,...

    能 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12960918.html